2025年4月20日,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北大学联合承办的“2025融合创新、AI赋能高校课程教材建设”交流会今日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。在绿智制造产业学院的支持下,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任工昌教授带队,执行院长韩娟教授、教学副院长薛凤凤及学院17名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团队全程参与,与全国4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人工智能与高校课程教材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展开研讨,共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。
聚焦AI赋能,共话教育创新
本次交流会以“融合创新、AI赋能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参与。开幕式上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在致辞中强调,AI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,高校需以“数据驱动、智慧赋能”为核心,推动教材内容动态更新与教学模式革新。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指出:“教材建设应立足学科前沿,通过AI技术实现知识体系的智能化重构,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。
大会报告环节聚焦学科建设与教学创新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以《以数据洞察先机,以智慧赋能教育》为题,提出构建“数据-知识-能力”三位一体的教育新范式;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深入剖析“双一流背景下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优化策略”,强调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。西北工业大学葛文杰、张凯分别围绕机械基础课程创新、力学人才培养分享实践经验,展现AI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价值。
深耕机械分会场,探索AI融合实践
下午的机械分会场成为学院教师关注的重点。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工昌院长、薛凤凤副院长和张利娜副教授全程参与研讨,系统性学习AI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。在西北工业大学葛文杰教授、支希哲教授的主持下,多场专题报告聚焦AI技术与机械教育的深度融合。西安交通大学李宝童教授以“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”为题,分享了AI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;西北工业大学宁方立教授结合“机械设计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实践”,探讨了智能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路径。此外,火箭军工程大学秦忠宝教授提出的“工程图学多元融合教学改革”、西安交通大学张航教授的“制图课程中AI应用的探索”等报告,为机电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。
秉持"厚基础、宽口径"人才培养理念,学院特别将工程化学基础纳入机械专业课程体系,强化跨学科能力培养,学院同步选派刘长江副教授参与化学分会场专题研讨,系统学习AI融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经验,为跨学科师资培养奠定基础。在化学教材与AI融合专题分会场,来自全国高校的化学教育专家围绕“智能实验教学体系构建”展开深度研讨。西北大学崔斌教授演示了AI驱动的分子模拟技术如何将抽象理论可视化,其团队开发的“动态化学键交互模型”可实时预测反应路径,引发热议。
筑基当下突破,擘画未来宏图
参会期间,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表示:“此次交流会为我院课程改革注入了新动能。AI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,更是推动教育模式革新的核心驱动力。未来,学院将结合自身特色,加快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,探索智能化教材开发与实践教学体系升级,助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技术人才。”
此次交流会的参与,进一步拓宽了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的视野,为学院深化教学改革、推进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关注AI技术前沿动态,积极构建“智能+”教育生态,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拟稿:张利娜
审稿:薛凤凤